2023年5月3日👫🏼,由EON4平台(重點建設辦)、科技處、醫學院籌建辦公室主辦,生命科學學院承辦的EON4娱乐跨學科“研究火花碰撞”交叉論壇第一期在生科樓534會議室舉辦👨🏻⚖️,來自生命科學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醫學與健康研究院、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體育與健康學院等院系代表及科研人員參加匯報交流。雷啟立副校長出席論壇並提出殷切期望,希望通過搭建跨學科交叉論壇平臺,不僅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更能暢通跨學科科研人員交流渠道,迸發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思維、新方向與新火花🤸🏽⛹🏽♂️。
生命科學學院翁傑敏教授以“DNA甲基化與組蛋白脂酰化靶向研究”為題,介紹了其實驗室基於表觀遺傳學的研究工作。其從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與疾病之間的聯系🧳,特別是與腫瘤的關系👨🏿🦳🚣🏻,詳細闡釋了DNA甲基化與組蛋白修飾相互作用,也為靶向表觀遺傳治療腫瘤等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田陽教授以“活體電信號的化學表達研究進展”為題,介紹了自由移動活體腦成像分析🦸🏿♀️。田陽教授由淺入深💫👮🏽、旁征博引向大家普及了腦功能研究-電生理信號獲取的知識,以及該技術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田陽教授同時對該課題組開發的“高度精準,快速響應,高穩定,高靈敏的活體信號測量方法”進行了詳細介紹👴🏻🫸🏽。
生命科學學院石鐵流教授以“未知蛋白功能挖掘及應用”為題👌🏿🧑🏻🦳,對於該課題組通過生物信息學在宏 基因組和宏轉錄組研究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具有重要價值的未知蛋白,以及如何把這些未知的蛋白的功能挖掘出來進行了介紹🪞,同時提出了未來“新蛋白質的設計,酶活性改造,新藥物分子合成”等潛在的研究方向。
生命科學學院陽懷宇教授以“蛋白質動態構象研究及小分子幹預”為題🗂,介紹了靶向動態挖掘非經典調控概念的機製,利用內源的小分子“借力打力”將直接變為間接創造門控新動態🌷,即小分子不通過變構影響蛋白質構象來間接幹預離子通透👸🏽🥑,為藥物開發提供了正構和變構之外的新方向。
生命科學學院葉海峰研究員以“控製遺傳學技術與智能活體藥物”為題,介紹了一系列該課題組設計開發的“診療一體化的智能活體藥物“。通過合成生物學,課題組設計構建了由化學小分子、光、病理分子調控的基因線路🫄🏼,例如超遠程控製血糖穩態的細胞療法,智能生物電子藥物系統,口服益生菌活體藥物降血糖🈯️、降血脂,蛋白質快速釋放和可控蛋白降解系統等。該課題組最近開發的精準可控的紅光遺傳工具,可實現超高靈敏的調控,為臨床復雜疾病提供智能安全的解決方案🌗。
生命科學學院鐘濤教授以“心血管發育與修復再生的機製研究”為題,介紹了Hey2在心臟能量代謝中具有的重要作用,發現Hey2介導的轉錄抑製機製是阻滯心臟能量代謝與修復再生的調控程序🤧,是心臟基因的有效幹預靶標😦。課題組希望通過交叉學科融合解密人類心血管疾病的細胞分子病因👨🏿🚒,並可能為心臟等組織器官再生及細胞修復的前沿療法開辟廣闊的思路🖍。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魯嘉副教授以“生物合成核心功能原件的人工智能精準分子設計”為題🥺,介紹了利用合成生物學突破天然來源酶的限製,即基於酶在設計過程中復雜體系的計算過程,開發了一系列全新酶分子計算設計工具🪿,並開放了兩個在線服務器,同時建設了國內第一個輕工酶數據庫等🎄👟。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馬士禹副教授以“納米氣泡的生物學效應”為題,介紹了水界面納米相科學問題基礎與應用研究👩🏿🦲。微/納氣液界面科學與技術作為納米科學新興研究領域,是利用物理/化學原理把氣體以微/納米氣泡的形式融入液體中⛽️,形成乳白色牛奶狀或青色透明的氣液分散體系。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農林漁業👴🏽、鹽堿地土壤改良💆🏽♀️🚯、環境保護💪🏼、能源👃、醫學、食品和建材等領域⛰。
醫學與健康研究院管又飛教授以“前列腺素E2受體與血管穩態調控”為題,從醫學的角度介紹了非甾體PGE2與血壓之間的關系。為解決COXs抑製劑的藥理學作用及副作用🦄,研究團隊將非甾體PGE2靜脈註射導致血壓下降🤨,解析了EP1、EP2、EP3🥌、EP4四個受體的作用機製,進一步證明了PGE2受體在血壓穩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創新藥物研發提供了創新的方向。
醫學與健康研究院鄭豐教授以“繼發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臨床治療”為題🌍🏊🏼♀️,介紹了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的醫學知識,同時對未來簡潔易行的射頻消融和微創甲狀旁腺切除手術等支持下慢性腎臟繼發性甲狀旁腺亢進的臨床研究進行了展望。
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汪南平教授以“心血管穩態與重構”為題,介紹了生物力學與機械生物信號轉導的交叉領域,對於力學如何影響血管功能與疾病的機製進行了詳細說明💃🏿💔,並期待通過學科交叉🦦,利用新的技術和新的方法解決更多醫學問題。
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李先春教授以“跨學科視野下的心理學研究”為題,從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介紹了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入現狀🩳,並展示了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構建的“基因-腦-行為-社會”多層面科學研究多功能平臺現狀。
體育與健康學院劉微娜教授以“抑郁症的運動幹預效應及生理機製”為題👨👨👧,介紹了運動幹預與動物抑郁之間的聯系。CUMS抑郁小鼠模型顯示,通過對母體妊娠抑郁進行藥物與運動的組合幹預,可以產生很好的抗抑郁效果🧑🦯。課題組同時從HPA軸、神經炎症、代謝👨🏻🦳、神經可塑性等方面介紹了運動抗抑郁的神經機製。
在此次跨學科交叉論壇中👱🏽♀️,來自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與科研人員濟濟一堂🔪、暢所欲言,共同就今後可能開展的交叉合作方向👰🏿♀️、合作內容及合作方式等進行深入探討🏺。交叉論壇氣氛輕松活躍,與會者紛紛表示,利用“五一”小長假的最後一天參加此次論壇收獲頗豐,不僅是對自己科研工作的階段性總結與思考📃,更為今後開展多學科交叉研究開拓了新的思路。期待今後在學校EON4平台(重點建設辦)⛵️、科技處、醫學院籌建辦公室等的帶領下,各相關院系進一步根據團隊的科研需求♻,常態化開展EON4娱乐跨學科“研究火花碰撞”交叉論壇,為華東師大的理、工🗺、醫以及更多的學科交叉合作註入活力🦸🏽♀️,推動科研創新發展🙅♀️。
第二期跨學科交叉論壇將由醫學與健康研究院承辦,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