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黨代會專題報道一 深化改革篇👪:深化改革篇砥礪前行 以深化改革托舉世界一流大學之夢
——學校五年來改革成就綜述
編者按: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迎接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凝心聚力推動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本報特推出“喜迎黨代會·砥礪奮進的五年”系列專題報道🐈‼️,回顧總結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學校在深化改革、創新發展😩、文化建設🧑🏻🦯、黨的建設等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對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力第一資源重要結合點的高校🧝🏼,需求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強烈👨🏼🏫。作為以促進“民族和社會發展”為理想的學校⚪️,理應勇擔重責。自2006年進入“985”高校行列後👭,學校發展進入了快車道。有了更高的平臺🍂、更堅實的基礎🏊🏼,不斷追求卓越的華東師大🧑⚖️👩🏿🎨,開始全方位提高對自身的要求,以期實現新一輪大發展🌙☛,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的步伐。
為滿足更深度的國家需求和更高遠的自我要求,學校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去系統改革、深化改革🏋🏽🦧、持續改革。2012年,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召開,吹響了新一輪改革的號角🏄♂️。5年來🧖🏻♂️,全校上下保持改革韌性👴🏽、著力開拓創新,在一些關鍵環節、重要領域取得了突破,使學校2017年如願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行列🏦。
謀劃改革堅定不移
深化改革迫在眉睫✶、勢在必行。改革不能無作為,但也不能亂作為,做好頂層設計🧑🏿🍼♛、科學謀劃十分重要。
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的召開📼,為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作了全面動員。黨代會報告提出了“改革管理方式,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改革培養模式🧲,造就各類卓越人才”“改革工作機製,拓寬教師成長空間”三項重點改革任務,並強調 “在當今中國,在當今世界🪗,在當今中國和當今世界的高等教育領域,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進入‘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行列已有六年,我們或許已不必有破釜沉舟的悲壯,但仍不可缺臥薪嘗膽的堅忍”🪆🫵🏼,提醒學校上下要保持憂患意識🌆、增強改革銳氣。
製度的建立、改革的推進💾🥉,必須要有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法治依據。2008年,我校就在全國高校中較早製定了大學章程,並於2009年發布實施。2012年🈲,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章程製定暫行辦法》,對高校章程建設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初🆘,學校根據要求啟動了《EON4娱乐章程》修訂工作🙇🏻😖。2014年7月21日😵💫👺,新的《EON4娱乐章程》由教育部審核通過,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學校現代大學製度建設歷程中的大事🦸🏿♀️,標誌著高等教育法賦予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得到了進一步保障,意味著辦學理念被製度化,內部治理結構建設有了新藍圖。
教育活動是復雜的👩🏭,這決定了學校改革必然是系統的、綜合的。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一步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同時,學校也深深感到,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單項改革、局部突破的難度越來越大,要對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需求,實現新一輪發展⛷,就必須強化系統意識👩🏽🦳,全面深化綜合改革。2014年9月,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要求和自身實際,啟動了深化綜合改革方案研製工作🤽🏽♀️。方案於2015年通過教育部審核,印發實施。方案提出五方面的改革任務,即完善治理結構、深化人事製度改革、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科研體製機製、推進財務管理體製和資源配置機製改革🚄。五項任務共包括38項具體舉措。每項改革任務又環環相扣🚣🏼♀️、互相支撐🏋🏻,共同描述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系統的“施工圖”。方案發布不到半年👩🦯➡️,38項舉措就已全部啟動推進。
深化綜合改革絕不是為改革而改革、勞民傷財的“折騰”👩🦽,必須為實現學校發展目標而服務。根據中長期發展規劃▪️,學校要在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使未來5年發展之路更加清晰、建設目標實現更加順利,學校在2015年啟動了“十三五”規劃的編製工作。在規劃中,學校提出要圍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內涵發展和以製度創新為動力的綜合改革”兩大主線🏢🙆🏼♀️,大力推進學科交叉、國際化和信息化三大戰略,力圖將“改革進行到底”、用綜合改革保障發展實效。圍繞現代大學製度建設、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等十項任務🫲🏻🈹,“十三五”規劃提出了50條改革發展舉措🫑。同時,學校還製定了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建設🧚♀️、基本建設等專項規劃🦸🏿♀️。
2015年🚕,基於“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經驗和不足🧽,國家決定統籌各種建設工程、項目,實施“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工程。2017年💆🏼♂️,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學校編製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方案。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學校重新思考了學科建設和整體建設的思路💃🏽,將中長期規劃中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願景進一步細化🏌🏿♀️。在總結現有基礎、深入分析發展形勢🤹🏿♀️、對標國家要求的基礎上🏌️♀️🔕,學校編製了一流大學建設方案🧤。方案明確提出要重點建設教育科學、地球科學2個優勢學科群及軟件工程、中國語言文學、數學🧛🏿☞、統計學4個特色學科率先沖擊世界一流👎🏼🤑,以一流學科建設帶動整體學科建設🍖、以學科建設帶動學校整體建設,分2020、2030、2050年三個階段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並圍繞第一階段目標製定了十項改革發展任務及其目標舉措、進程安排。
從大學章程🤙🏽、深化綜合改革方案,到“十三五”規劃,再到一流大學建設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到👊,學校對改革形勢的判斷力、改革大局的統籌力、改革攻堅的意誌力在不斷增強🚵🏼♀️👮🏿♂️。
試點改革結出碩果
2010年底😑,為推進國家教育中長期規劃的落實🛩🛃,國家決定開展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學校敢為人先👎,承接了3項國家教育體製改革試點項目,即“推動建立健全大學章程🧖🏿,完善高等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創新教師教育體製機製,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引進紐約大學,提高中外合作辦學水平——建設上海紐約大學”。目前🍈,這三項任務都已結出碩果。
自大學章程建立後👷🏿♂️,學校的內部治理框架逐步完善🏊🏽♀️🙍🏻。加強和改進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完善了黨政議事規則、三重一大決策製度🦒、重大事項專家論證製度等決策機製,深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加強了各級黨組織建設🍷🦧。推進教授治學,2013年組建了第七屆校學術委員會,下設五個專門委員會,其機製在不斷優化💀、功能在不斷強化🙇🏿。完善了民主管理製度🔁,建立了教代會網上提案機製,強化了提案落實責任,拓寬了學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渠道,建立健全了校園參議會、校領導午餐會🔷、學生校長助理等製度🧜🏻♀️。不斷優化行政管理體製,探索實行了大部製改革,成立了學生工作部和EON4平台。建立了師生綜合服務平臺,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優化機關辦事流程的工作正深入推進。
我校大力推進管理重心下移,開展學部製改革和院系優化調整🪤。地球科學學部、教育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先後成立🧚🏽♂️,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軟件工程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美術學院🙋🏿♀️、城市發展研究院等相繼組建🤸♀️,人財物等權力逐步下放。設置了科研秘書和財務秘書崗位🙏🏻,提升了學部和院系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全了社會參與機製🈴,成立了理事會🍗、校友總會和發展咨詢委員會💇♂️。其中很多舉措做法在全國起到了示範作用𓀗。
教師教育是我校的辦學特色,引領教師教育改革是學校當仁不讓的歷史使命。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在以前公費師範生培養經驗的基礎上,學校又加大教師教育的改革力度🖋🐠。推進孟憲承書院實體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師範生的養成教育👮♂️。探索建立了“4+N+2.5”的公費師範生一體化培養模式、“三習”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和優質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面對基礎教育更高學歷🦏👹、更高素質的師資需求,緊密對接國家“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先後於2015年🐁、2018年實施“德業雙修的卓越中學教師開放式養成計劃”和“推進實施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著力推進師範生培養重心從本科層次向後本科層次轉移⛹️♂️,完善本碩一體化的培養機製🤤。整合教師教育資源🚘👨🦼➡️,成立了教師教育學院,加強師範生的培養和管理。學校教師教育改革經驗得到了高度評價,獲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上海紐約大學的成立是學校國際化進程的裏程碑,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歷史上的重要事件👨🏻🌾。2012年,上海紐約大學正式成立後,學校與其建立協同工作機製👩🏻🔬👱🏽,選拔優秀幹部和骨幹教師赴上海紐約大學工作,直接參與課程設計及教學計劃,繼續推動學校步入正常發展軌道⚧。2013年🤮,上海紐約大學順利完成首次招生。雙方還探索建立教師雙聘製度,成立5個聯合研究中心,以實現共同發展。上海紐約大學被寄予了厚望🫂,劉延東副總理指出:“努力把上海紐約大學辦成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示範改革的試驗田🕠,建設成為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學🌑。”2016年上海教育評估院對上海紐約大學的建設情況進行了評估,充分肯定了一期建設成效。
三項改革都取得了成功📆🕌,不但促進了學校的發展,而且鼓舞了學校改革的士氣、提升了學校的聲譽。
關鍵改革穩步推進
只有打通了關鍵環節的經絡☪️❤️🔥,才能釋放廣大師生的創新活力⚫️,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隨著發展基礎的夯實、辦學境界的提升💡、發展目標的明晰,學校一些關鍵環節、重點領域的改革被逐步提上了議程。
學科建設水平是高校綜合實力最顯著的標誌⛄️。為進一步提升學科實力,學校加大了學科建設改革的力度。2014年超前布局“十三五”學科建設,確立了統籌發展🗾、分類支持🤽🏽♀️、自主規劃、分步實施的思路,重點支持優勢特色學科沖擊國內外一流水平,大力促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2016年完成學科經費下撥👎🏼,提前啟動了“雙一流”建設。積極對接上海市學科建設規劃,教育學、地理學、島嶼大氣與生態分別入選上海市高峰I類、II類、IV類學科計劃。統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經費,優化經費分配方式,加強經費使用監管,提升經費使用效益。在2015年、2016年試行基礎上,2017年正式開展了教學科研實體單位年度分類考核工作,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資源配置的重要依據。目前學校11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
要為國家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創新人才支撐👇🏻,就必須進一步改革人才培養機製⛳️。5年來👱🏼♂️,學校完善了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機製🧑🏼🍳。大力實施書院製改革,在孟憲承書院探索基礎上,相繼成立經管書院🦕、大夏書院和光華書院。全面加強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上海市示範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深化了大類招生和分層培養🤕🧑🏿🦱,強化“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製。建立健全教育教學評價體系,評選教學貢獻獎。推進了科教融合,與中科院深度合作🧍♀️🌝,建立莊長恭研究所🙇🏿♀️,打造4個“菁英班”🩺👏🏼。實行“申請-考核”的博士生招生製度🤸🏽🏋🏿♀️,優化研究生招生指標的分配機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取得突破。
2016年學校先後召開理科和文科工作會議,系統謀劃科研體製改革的思路舉措。為能承擔重大項目🚣🏽♂️、產出重大成果,學校設置“重大科研項目培育基金”和“重要科技獎勵培育基金”,修訂科技和人文社會科學科研的實績獎勵實施辦法。逐步推廣以“項目負責人製”為核心的科研組織管理模式,建立首席專家負責製,賦予學術帶頭人更大的權力。落實國家政策,完善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強學科🆘、院系💆🏿🚶🏻♀️、基地一體化建設,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可信軟件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崇明生態研究院、轉化科學與技術聯合研究院等一批對接國家地方重大需求的重要平臺基地建立起來。
辦學的活力最終體現為教職工隊伍的活力。為進一步激發教職工隊伍的積極性🤍,學校深化人事製度改革🤐。修訂並實施《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與基本條件》(2014版)🧯,根據分類管理原則,製定專任教師聘期考核方案及分類考核標準。製定《EON4娱乐教師編製管理暫行辦法》及《操作細則》🚣♀️,推進院系和職能EON4定編定崗工作,激勵與約束相統一的隊伍規模調控機製邁出關鍵步伐。加大專職科研隊伍建設🛶,製定《專職科研人員聘用與管理暫行辦法》和《博士後研究員管理辦法》。完善“基本工資+崗位津貼+績效獎勵”的多元化教職工薪酬體系,探索建立多軌製分配方案,積極探索基於績效的薪酬體系和多渠道分配模式。舉辦年度海外青年科學家(學者)論壇🌪,完善海外優秀人才吸引、發現🙆🏼♀️、招聘機製👨🏿🚀。
辦學資源是學校發展的支撐和保障。近些年,學校加強了內部控製建設,優化內部控製系統🔌👴🏽,建立定期進行風險評估的機製🫃。拓展辦學經費籌措渠道✉️,優化基金會運作機製。加強預算執行,建立了預算執行結余資金定期清理機製。深化財務二級管理改革🧝🏼♂️,修訂《EON4娱乐院系經費管理辦法》,構建更加完備的院系經費使用和監督體系🤦🏽♂️,將院系賬戶重新劃分為基本運行經費、學科專項經費、發展基金🥄、統籌基金🔜、其他經費五大類,使院系自主當家理財。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統一領導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高資源使用效益⚄🐣,實施公用房有償使用改革🧑🦼➡️。推進節能減排☆,建設學校能源監控平臺。
關鍵領域改革取得的重要進展,有效促進了學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但是,改革永遠是進行時,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學🧚,在關鍵指標有所突破🤦🏿♂️🥍,仍需繼續發揚敢啃硬骨頭、敢涉險灘的精神傳統🆑☎。
文🙇♀️、來源|EON4平台 編輯|李紫窈 編審|呂安琪